Document
1 2 3
用生命点亮大山里的扶贫路

来源:  湖南气象网

作者: 曾彦彦 王世雷 罗丹

发布日期: 2021-07-01 08:19

【 字号:

——追记张家界市气象局扶贫干部陈金峰

4月30日上午,湖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庄严肃穆的礼堂内,省委、省政府领导依次出席并讲话,回顾多年成果,向扶贫工作者们表达慰问。唐小清坐在人群中,全神贯注地听着会议的每一个字,当“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发到手上,她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老陈啊,你看到了吗?这是领导和群众对你的肯定啊。”她喃喃着,多么希望此刻丈夫陈金峰能亲眼见证这份荣誉。

就在2021年1月6日,张家界市气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中共党员陈金峰,在最后一次赴东岳观镇政府递交扶贫资料后,回到村部突感不适,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8岁。

他没有等来农历新年的团圆饭,没有等来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庆功宴,他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倒在了走向胜利的号角声中,却筑起一座矗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殚精竭虑 奋战到最后时刻

1月6日一早,陈金峰与同组扶贫队员李蒋赶往东岳观镇,去镇政府递交扶贫工作材料。镇党委书记王汝翠在听完他们的工作汇报后,还打趣陈金峰,今年是不是要回市里准备退休了,陈金峰有些腼腆地笑了笑,说:“那还不行,今年要准备乡村振兴的工作,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从镇上返回村部,约9时20分左右,李蒋发现上楼拿材料的陈金峰伏在村部二楼宿舍门前的栏杆上,行动困难,他忙跑上楼搀扶。李蒋是慈利县东岳观镇卫生院职工,他紧急诊断推测是心脏的问题,于是连忙将陈金峰送往镇卫生院,进行心电图检查,随后紧急联系慈利县医院开展转院抢救。

然而,不幸还是降临了。

当天13时30分,陈金峰因突发心源性疾病逝世。直线状的心电图深深地刺痛了病床前妻儿的心,同事们也为之悲恸。

“4号那天,我劝老陈请个假休养一下。”妻子唐小清哽咽着说,老陈已经好几年没有完整休过公休假了,去年更是一天都没休。4号那天,老陈回了趟家,见到老陈此前考察雷达站摔伤的手臂导致行动还有些费力,唐小清便出言劝阻。然而陈金峰坚持赶赴工作岗位,他说“我还得赶去单位接洽,再回扶贫点,扶贫工作耽误不得。”

“4日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陈”,据市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秦平回忆,当天他在市局电梯里碰到陈金峰,短暂的相遇中陈金峰还在说消费扶贫的事,“问我购买村里自制腊肉的钱付过了没,还有没有别人要订的。”

而此前的元旦假期,陈金峰还忙着和道林村支部书记喻自龙联系,利用自学的法律知识,帮助村里一位贫困户解决其独子在外地意外身亡的纠纷问题。

“老陈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新成沉痛地说。

义无反顾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

“勤恳、话少、爱学习”是大家对陈金峰的普遍评价。从农村走出来的陈金峰或许没有一个较高的人生起点,却凭借自身努力与奋斗实现着崇高的人生价值。“他利用空余时间自考了法律专业和数学专业本科,还考取了律师证。”周新成介绍,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也是农村出来的。”陈金峰常常说,总希望自己能多做一点,让群众少麻烦一点。

在桑植县气象局、慈利县气象局工作期间,他秉持初心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栽种提供建议,在市气象局防雷中心、法规科工作时,他肩担使命进村入户为群众宣讲相关知识。

时间回溯到2017年夏天,时任市气象局执法支队办公室主任的陈金峰也正是说着这句话,第一个报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他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想尽一份力。”

带着这样质朴的心愿,同年9月1日,他来到慈利县东岳观镇道人山村,成为专职驻村扶贫队员。彼时道人山村刚由原南家村和特困村天鹅池村合并不久,是全镇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村落,村内基础设施尤为落后。陈金峰及扶贫工作队员迅速制定相关方案,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资金。至2019年,村里原先仅3.5米宽的主道拓展到7米宽,新增道路十余公里并完成道路硬化,全村形成“一纵两横三环绕”布局;村内共建有水池二十余个,全村实现用水自由;经过电网改造,延长三厢四线等举措,村内用电得到保障。此外,全村还发展起了烤烟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及黑山羊、本地黄牛等生态养殖产业,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

“陈科长不只关注经济效益,还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道人山村村支书史开明介绍,在关注到村内多年未有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后,他与第一书记及村支两委开展商讨,并最终明确了修建阅览室的构想。今年2月,村部阅览室落成,窗明几净,书籍众多,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到周末村内38名留守儿童多在这儿读书学习,村里的退休教师也常来义务辅导。”史开明说。

2019年5月14日,因工作需要,陈金峰转赴慈利县东岳观镇道林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他一如既往,用兢兢业业的作风,勤勤恳恳的态度,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合当地实际,他建言发展玉米、水稻、香莲等种植业和母猪繁育等养殖业,通过产业与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联合机制,促进村民增收;依托市气象局后盾单位平台,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及防灾减灾科普资料。2020年,村内贫困户全部脱贫,家庭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鞠躬尽瘁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老陈等扶贫工作者用心血换来的。”王汝翠说,她还记得与老陈的第一次见面,那是2017年国庆过后,她去村里调研,当时村部大楼还没修成,扶贫干部寄住在村民家。当天约是下午两三点,陈金峰和道人山村第一书记覃大鹏因入户走访错过了午饭时间,正各举一碗泡面在吃。“事实上,他们刚到村里的那一个月,几乎都是以泡面为主食。”面对关心,两人纷纷表示不打紧,泡面也很好吃,“想争取时间,尽快熟悉工作。”陈金峰表示。 

与陈金峰共事一年半的覃大鹏评价他“为人朴实,做事踏实”。他还记得在2018年底的驻村考核中,陈金峰还被考察人员问过,这么多天的驻村记录,是不是有作假嫌疑?“但老陈真是踏踏实实,一天天待出来的。”一个月内27、28天的记录,是陈金峰加班加点学习文件、整理材料的见证,是他对群众“你们可以随时找我”的承诺。

“最远的贫困户距离村部有快5公里。”喻自龙告诉笔者,陈金峰不会骑车,每次入户走访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的,却依然积极行动,毫无怨言。有一次,喻自龙从镇上忙完返回村部已近深夜12点,看到档案室还亮着灯,他走上楼,正是陈金峰还在认认真真的整理脱贫资料,把最新了解的情况详尽填写在报表上。

去年年底,东岳观镇扶贫工作迎来全省检查。十月中旬来镇组织部上任的部长管祥灵就对陈金峰印象深刻。“道林村的资料是陈科长给我的,资料内容详实,还分门别类清晰罗列着问题清单,这样完备的内容在全镇数一数二,让我印象很深。”

每次会议,担心自己记录不全,都全程录音,晚上再重听重记;右手手臂骨折后,仅休养几天,就打上石膏回村部,用左手握勺吃饭、单手敲着键盘完成材料录入;曾带着镰刀披荆斩棘,徒步两个多小时至山顶,寻找合适引流的山泉;村里签的合同他都利用自身法律知识一遍遍审阅,确保无误。

“老陈是全镇年龄最大的驻村扶贫工作干部”,王汝翠说,但却从不以年龄自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赤诚以待 “陈科长真的好,对我们特别好”

知道陈金峰逝世的消息,道林村建档立卡户胡会云正坐在货车上前去赶集,“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回忆起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胡会云又一次眼泪夺眶而出。“陈科长真的好,对我们都特别的好!”她反反复复地说着,朴素的词语承载着沉甸甸的情谊。2019年对胡会云而言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她的丈夫腰背部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行动困难,儿子在工作中摔伤致骨折,她自己手部也受伤,操持不了太重的活计。陈金峰走访多次,及时了解家庭情况,告诉他们这样的情况属于帮扶范畴,又多番奔走为他们申请下不少补贴和救助,渡过难关。

道林村曾经的贫困户李介章家仔猪已长得体壮膘肥。“2020年8月,陈科长刚帮我申请到时它才22斤,现在都一百多斤了。”回想起和陈金峰的过往,李介章几度平复情绪。当初他家母亲瘫痪在床,儿子要读书,他没有手艺,不知道该怎么营生,“是陈科长一次次告诉我不能等靠要,不能辜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要人努力,天帮忙。”陈金峰常来入户走访,同时帮忙干农活,天气变化时也早早给出提示,有时候碰上李介章出门还帮忙守屋,“一点没有干部的架子,他说话我就特别听得进去。”李介章说,现在他盖上了新房子,除了养殖母猪,他还种植了1亩水稻,2亩玉米和一大片油菜。

“赔偿金已经收到了,多亏了陈科长。”道林村曾经的贫困户谭登斌感激地说,2020年年底,他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工作的独子意外死亡,给他带来沉重打击。“领导们一边陪着我安慰我,一边帮我出主意。”陈金峰更是利用法律专长,帮他争取了赔偿和保障,确保养老无忧。

道人山村的单身汉于正光快要娶媳妇了。曾经的他是村里“懒汉”的代表,不勤快,也没奔头,打发一日是一日,陈金峰多次上门推心置腹的交谈,及时宣讲政策,帮助争取产业扶贫资金。现在他已经养上了猪、鸡,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规划,娶媳妇也提上日程了。

去村民周泽炎家走访时,陈金峰出于职业敏感发现其晒坪里的电线高度太低,有雷击风险,于是迅速联系有关部门整改维护;在与道人山村村支两委委员单衍波交流中,得知他有学习的需求,就主动教他电脑、统计,还指导他去读函授、电大;村里有纠纷,村民遇到麻烦,陈金峰都主动帮忙,免费代写诉讼材料等,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亏欠的爱 “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与给群众的“好日子”承诺一样,陈金峰也曾这样慎重承诺过妻子。“结婚那会儿,老陈家庭条件不好,总觉得亏欠了我。”唐小清说,所以他就特别努力,总是默默无闻地做很多事情,他常说“唐小清,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但对工作的忠诚往往给家庭带来委屈,两口子都是尽忠职守的性子,连生产儿子当日,也是同为测报员的丈夫替妻子值完当天夜班才赶赴医院。“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后,我们也吃过很多的苦”,唐小清说,她曾独自去医院做手术,老陈也在工作中多次受伤却选择隐瞒怕她担心,“但我依然觉得我过的是好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共同努力,这就是好日子”。

陈金峰的儿子,现任桑植县气象局副局长陈曦,在听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时忍不住再度洒泪。“爸爸平时较为沉默寡言,但一说起他的扶贫工作就会展露笑容,精神也为之一振。”

在陈金峰同志逝世后一周左右,陈曦处理好后事去村里收拾父亲的东西,也看看村落的发展变化。“我想走一遍爸爸走过的路。”

得知消息,村支两委全体干部齐出来迎接,不少村民也闻讯赶来,人们团团围住陈曦,诉说着陈金峰的大义。或许正是这时,儿子进一步加深对父亲的理解。

在遗物中陈曦发现一本边角都褶皱的《新华字典》,可见平日翻阅得厉害。“我爸普通话不标准,拼音打字对他来说并不容易”,陈曦说,“一个个日夜,他一定是一边翻着新华字典,一边完成所有材料录入工作的。”

别离太匆匆!陈金峰来不及兑现给妻儿的“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承诺;来不及共享建党一百周年的喜悦;来不及看看和儿子聊过多次的2049年的模样;甚至,来不及知道儿媳已经怀孕,他即将当爷爷了的消息。

不悔梦归处,“我会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守好一方水土。”陈曦说,父亲最初工作的地点正是他现在所在的桑植县气象局,他将怀揣这份责任感、使命感,延续父亲的奋斗。唐小清告诉笔者,上一年度,儿子荣获了“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子承父业是一份光荣,一份嘱托,就像陈金峰说过的“人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英魂不朽 乡村振兴的接力棒继续传递

陈金峰用生命书写扶贫答卷的事迹引起了张家界市及慈利县等各级政府领导高度关注。1月8日上午,张家界市气象局为其举办告别仪式,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刘绍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传荣,市政府副市长尚生龙,市政协副主席覃仕斌,时任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高靖生,慈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满釧,慈利县政协副主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周毅以及市扶贫办等市直单位、部门领导,东岳观镇负责人,还有陈金峰生前帮扶过的两村村支两委全体,均出席告别仪式或前来慰问家属。

周新成告诉笔者,市委副书记刘绍建还特别强调:“气象部门干部职工不仅奋战在气象防灾减灾一线,还为驻村帮扶工作做出了贡献,一定要好好宣传陈金峰的事迹,号召大家学习他一心为公,尽职尽责,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

英魂不朽,山川不会忘记!那位穿林而过,不畏山高路远的人,是他划破的衣裳,走坏的鞋底,负伤的手臂,促成了荆棘变坦途。

英魂不朽,河流不会忘记!那位趟水向前,不惧九曲回肠的人,是他淋湿的头发,褪色的裤脚,被蚊虫水蛭叮咬过的皮肤,实现了干涸变活水。

英魂不朽,人民不会忘记!那位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人,是他吃过的泡面、干过的农活,开过的谈心会,录过的资料集,诠释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飞跃。

荣誉彰显着付出。2019年陈金峰获慈利县东岳观镇驻村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11月获湖南省气象局脱贫攻坚专项记功奖励。以及,今年4月,“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表彰。

“老陈不爱争荣誉。”唐小清告诉笔者,以往有什么奖项,他常说让年轻人去申报,自己老了,用不着了。现在收获到这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奖和肯定,让唐小清备受感动,“这是对老陈工作的认可,是组织的信任。”

2021年2月,山里一点点绿了起来,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道林村仿佛睡醒了。山里来了新的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队员,是张家界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杜珍,沿着陈金峰的足迹,他开始新一轮的调研走访。阳光一点点穿过云层,洒在山峰之上,映照出无尽的远方。


(罗琨 梁潇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曾彦彦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