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1 2 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擦亮气象监测的“眼睛” 保障气象数据准确及时

来源:  湖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作者: 陈朝晖 罗丹 姚秋云

发布日期: 2020-08-03 15:29

【 字号:

——湖南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显成效

今年入汛以来,特别是5月29日以来,湖南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雨水集中期,强对流天气频发,暴雨洪涝及雷电灾害对安装在野外的气象观测设备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再加上设备老化、故障高发,给气象观测业务运行造成了很大压力。但在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省市县三级各司其职,所有设备故障均得到快速处置,将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全省气象观测业务质量不降反升。在全国范围内,区域自动站数据可用率从第一季度的99.10%(第7名)提高到了第二季度的99.73%(第3名),其中6月份国家级台站数据可用率100%(第1名),区域自动站数据可用率99.79%(第3名),均为历史最好成绩。

补短板  强化监控与督办

2020年7月8日9时,会同县气象局业务值班领导向玉元发现团河、连山、地灵区域自动气象站点雨量数据有疑误,组织装备维护人员冒雨赶赴现场进行维护维修,经过10多个小时奋力抢修,顺利完成区域站点维护维修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数据。截止到9日20时,全县普降暴雨,其中3个乡镇6个站点达到100毫米以上,受灾人口2624人,紧急疏散人口962人,无人员伤亡,全县山塘、水库、河道水位无异常情况发生。

“湖南数据传输业务质量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为湖南防汛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域自动站更是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誉为气象防灾减灾的‘三大法宝’之一。”湖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刘品高告诉记者。今年来,湖南省气象部门以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狠抓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化管理,针对存在的短板,首先探索建立了省级在市县级寄存备件制度,以提高故障抢修时效,首批寄存备件已下发基层。与航天新气象、华云升达、中环天仪等厂家谈判,要求厂家事先调拨一批备件发放到市县级。其次加强业务实时监控和督查督办,省局信息、装备部门加强了观测数据和设备运行实时监控,发现故障及时通知台站。同时,观测处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所有设备出现故障都能短时间内得到响应。三是省市县三级装备保障人员积极抢修,提高了响应速度,缩短了故障时间。通过体系建设和运行,切实提高了气象观测业务质量,努力实现“监测精密”目标,为“预报精准”和“服务精细”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建设的效益。

制度先行  流程引领  科技支撑

气象观测质量体系建设,是中国气象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质量强国”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安排和部署,湖南省于2019年启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和运行,编制印发了《湖南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湖南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领导组、工作组、技术组和建设组,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出台了《质量手册》1个,程序文件34个,作业指导书64个,工作记录表161个,共梳理国家级、省级相关文件194份。举办体系建设各种培训40期1200多人次,138人获得内审员证。为湖南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正式业务运行第一年,全省观测台站数据质控业务已调整至省级,数据质量保障形势严峻。湖南气象部门迎难而上,加强气象数据综合质控研究分析,全力以赴保障主汛期数据质量。信息技术人员在传统极值、时空一致性的基础质控上,强化对疑误要素数据与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元数据等信息进行综合关联分析。同时学习研究雷达、卫星多源融合实况分析新产品,引入卫星亮温、云状、反演降水、雷达组合反射率、降水融合等辅助评估手段分析地面疑误观测数据的正确性。通过新技术探索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有效提高了地面观测数据质控能力。经统计,主汛期以来已处理国家站疑误数据21718条,区域站疑误数据57869条,处理冰雹误报现象80余条。

编辑: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Document